《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何不自己去创业呢
感谢作者的邀请。
《三国演义》中创业最多的就是刘备了,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也不可能成功,刘备评价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所以说一诸葛亮的能力和实力自己创业肯定没问题。但是,人各有志,诸葛亮的志向不是当老板,而是当宰相。
1、诸葛亮的人脉圈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虽然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但这不是他老家,他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并且诸葛家族是个名门望族,最Hi好的当时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泰山当郡丞。并且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诸葛亮是老大,大哥是诸葛瑾,后来被孙权封为东吴大将军。
出身名门望族,人脉肯定不会差,不仅父亲、兄弟的人脉广,因为他姐姐让他的人脉圈更厉害了,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家,姐夫庞山民的父亲就是庞德公。并且庞德公非常欣赏诸葛亮,把毕生所学都教他了。
这不仅是交到了好友,还找到了个厉害的老师。身处两个大家族的诸葛亮,人脉想差,都很难。并且,诸葛亮取了黄月英,黄月英的父亲是黄承彦,他和刘表是连襟。这些关系拉近了诸葛亮与锦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距离。
东汉末年,荆襄地区一共有六大豪族,分别为庞、黄、蒯、蔡、马、 习。诸葛亮与其中四个都有联系,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脉,接触到的信息多,了解的多,也为非常著名的“策划方案”《隆中对》打下了基础。
2、诸葛亮的知识能力
《三国演义》当时有一位老先生知道刘备选择了诸葛亮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这个人就是水镜先生,也就是诸葛亮的师傅。
水镜先生名叫司马徽,正是他向刘备推荐卧龙与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
水镜先生收的徒弟很多,但是真正出名的就三个人,第一是诸葛亮,第二是庞统,第三是徐庶。通过这三个徒弟来看,这个师傅多厉害就不用说了。
其实,司马徽和诸葛亮相交很深,他知道诸葛亮是持法家治国之道。而刘表崇尚空谈,曹操偏持儒道,江东与刘表世仇,刘璋、张鲁更不足道。这样一来,最适合诸葛亮的主人就是也同样崇尚法家的刘备了。
最后,有了水镜先生的教导,又有了庞德公的亲传,20几岁便能作出《出师表》可见诸葛亮的能力、实力、人脉在当时都是屈指可数的。所以,诸葛亮要创业,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偏偏他却在隆中隐居,等待贤主。
诸葛亮在隆中的日子里,除了广交贤良,还吟诗作赋。诸葛亮经常唱《梁父吟》
步出齐门外,遥望荡阴里。 里中为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描述年轻时代的诸葛亮: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的志向是成为像晏子、管仲、乐毅这样的人。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在担任齐国的国相期间,按照法家的理念对齐国的内政和军事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乐毅,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于公元前284年,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几乎将齐国灭亡。
晏子被称为华夏第一相,从这三个人可以看出,诸葛亮就是想成为这样的相国,而不是君王。所以说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和刘婵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篡位之心。
在蜀中称王作霸,远不是诸葛亮所看得上的。只有建立千古之伟业,才是诸葛亮的志向,才是诸葛亮所追求的。
如果赤壁之战关羽杀了曹操,结果会怎么样
很显然,如果关羽在赤壁就把曹操给挂了,那《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字节会减少的非常多……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可能就只剩下三大名著了。
当然了,如果失去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我们还要想凑齐四大名著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还有《梅》嘛。
最后的结论就是如果赤壁之战关羽真的杀了曹操,那结果就是彻底的成全了《梅》。这就是蝴蝶效应,明显是有科学道理的。
可见关羽是十分理智的预见到了这一点,真乃神人呀,要不你说后来怎么又给他盖庙又他给封了神呢?
我这就是典型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啊。
哈哈……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蜀汉人才凋零的这么厉害
是这样的,回答问题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刘备活了六十四,他在的时候,黄忠可能因伤去世了,马超,赵云,都近晚年,关羽,张飞皆死。蜀汉大将凋敝,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刘备与东吴陆逊大战,损兵折将,实在太厉害。
然后,蜀汉本来就是三国里势力比较弱的,兵不多,将不广,所以将军年迈还要战。
廖化,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将军,本为关羽部将,后来投降东吴,然后设计千里回归蜀国,刘备大加封赏。
他在蜀国后期一直参与战斗,始终不降,直到蜀主刘禅投降,他才投降,可以说是善终的一个将军。
蜀国地方比较偏,人少,不像曹操的魏国占据中原大好江山,又继承汉朝的很多将军,当然实力雄厚,光战将就百员。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今天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廖化雕像)
我要说的是三国后期蜀事人才凋敝,能够打仗的将军已经不多了,所幸廖化,姜维等将军一心维护蜀汉江山,不然早就落入敌手了。三国后期,魏国发生多次叛乱,平定叛乱为首务,也无暇来发动对蜀汉,东吴的战争,等到魏国内乱平息,就是要灭蜀和东吴的时候了,所以也让蜀汉得以多存活了几十年。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
欢迎大家点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