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三国志14田单(阴历4月初三是哪位神佛生日)

发布时间:2023-07-31 15:01:39作者:小编酱

阴历4月初三是哪位神佛生日

什么都不是。

三国志 蜀书 蒋琬传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徵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於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於是遣尚书令费禕、中监军姜维等喻指.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辄与费禕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諡曰恭.
  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大将军钟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原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及至涪,如其书云.
  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於涪,待以交友之礼.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斌弟显,为太子仆,会亦爱其才学,与斌同时死.
  刘敏,左护军、扬威将军,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俱镇汉中.魏遣大将军曹爽袭蜀时,议者或谓但可守城,不出拒敌,必自引退.敏以为男女布野,农谷栖亩,若听敌入,则大事去矣.遂帅所领与平据兴势,多张旗帜,弥互百余裏.会大将军费禕从成都至,魏军即退,敏以功封云亭侯.
  费禕字文伟,江夏鄳人也.鄳音盲.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禕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禕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禕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禕便从前先上.及至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禕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於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禕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寮於数十裏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禕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A155]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禕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禕别传曰: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禕,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禕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权甚器之,谓禕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禕别传曰:权乃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之,禕答曰:“臣以不才,何以堪明命?然刀所以讨不庭、禁者也,但原大王勉建功业,同奖汉室,臣虽暗弱,终不负东顾.”还,迁为侍中.亮北住汉中,请禕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禕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亮卒,禕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禕别传曰:於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禕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於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董允代禕为尚书令,欲斅禕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琬自汉中还涪,禕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於兴势,假禕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禕许别,求共围釭.於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禕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禕至,敌遂退,封成乡侯.殷基通语曰:司马懿诛曹爽,禕设甲乙论平其是非.甲以为曹爽兄弟凡品庸人,苟以宗子枝属,得蒙顾命之任,而骄奢僭逸,交非其人,私树朋党,谋以乱国.懿奋诛讨,一朝殄尽,此所以称其任,副士民之望也.乙以为懿感曹仲付己不一,岂爽与相干?事势不专,以此阴成疵瑕.初无忠告侃尔之训,一朝屠戮,搀其不意,岂大人经国笃本之事乎!若爽信有谋主之心,大逆已构,而发兵之日,更以芳委爽兄弟.懿父子从后闭门举兵,蹙而向芳,必无悉甯,忠臣为君深虑之谓乎?以此推之,爽无大恶明矣.若懿以爽奢僭,废之刑之可也,灭其尺口,被以不义,绝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亲甥,亦与同戮,为僭滥不当矣.琬固让州职,禕复领益州刺史.禕当国功名,略与琬比.禕别传曰:禕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禕,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谘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复北屯汉寿.延熙十五年,命禕开府.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禕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諡曰敬侯.子承嗣,为黄门侍郎.承弟恭,尚公主.禕别传曰:恭为尚书郎,显名当世,早卒.禕长女配太子璿为妃.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回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於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魏略曰: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回)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郃、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却缩.维不得还,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此语与本传不同.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禕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禕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汉晋春秋曰:费禕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十六年春,禕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甯,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於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遝中.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遝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遝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遝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汉晋春秋曰: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干宝晋纪云:会谓维曰;“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世语曰: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汉晋春秋曰: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华阳国志曰: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孙盛晋阳秋曰: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於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於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暗哉!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孙盛曰: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於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臣松之以为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余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郤正也.
  维昔所俱至蜀,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执金吾,梁虔大长秋,皆先蜀亡没.
  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禕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臣松之以为蒋、费为相,克遵画一,未尝徇功妄动,有所亏丧,外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何以过於此哉!今讥其未尽而不著其事,故使览者不知所谓也.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干宝曰: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武庙十哲都有谁

既然能够入列武庙十哲,那都不是一般人,设立武庙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官员,为武将树立标杆,告诉百官何为良将,什么样的良将能流芳千古、留名丹青,这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政治意义如出一辙,所以唐朝才有“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的规定。其实功过千秋自有后世评说,不是武庙里排个座次就能分以优劣的。既然是出于这种政治目的,那么很多因素就会影响人物的排序,比如儒家思想下的忠与仁,统治者需要这种思想驾驭臣下,那么这就是一个重要标杆,因此就会影响对某个人军事能力的判断。

武庙十哲简介

我们知道唐玄宗时为尊儒而大修文宣王庙,以孔子为奉,四子为配,孔子的十位学生为十哲分列。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以祭孔子相同的尊奉姜太公为武成王,将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为武庙,时以姜太公为奉,张良为副祀配享,含张良在内以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列左右。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后来唐德宗时期再增祭古今六十四名将,此处不再赘述。

到了宋朝,从太祖开始更改武庙所祭名将,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大致成定制,此时的张良已经坐在了姜太公身旁,殿下列左右分列十人,左侧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右侧为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由此可见,宋朝拿掉了白起、吴起,增加了范蠡、管仲、郭子仪。

“太祖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宋史》

白起是在宋太祖时期便拿掉的名将,后列入七十二名将中,白起之所以被拿掉,赵匡胤的理由是杀降,这与其偷得柴氏后的伪善不无关系,草创之际,树立仁慈的政治形象,以便争取统一战争中的民心向背,白起便成为这种政治造势的牺牲品。白起一生七十余战未尝败绩,他的战术思想就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与大多数攻城拔寨争夺战争资源的将领不同,是他所开创的战争特色,并不能认为是不仁之举。再者如长平之战的俘虏,不杀之又如何处置?当时秦国的消耗亦是惨重,杀降是为秦王承担了千夫所指的骂名,要说白起唯一的缺陷就是后期不受节制,有失臣节,但与军事能力无关,他应该算是古代史上最会运用围歼战术的将领。

吴起被拿掉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因为他历仕鲁、魏、楚三国,他担任主帅保鲁国有功、但受鲁穆公猜忌,远投魏国,为魏国打造了特种部队“魏武卒”,夺取秦国河西之地,使秦国百年不敢东进,此后再遭谗言陷害,于是投奔楚国。这些虽有先主不察的委屈,但毕竟是“三姓家奴”,有不忠之嫌;二是其政治才能掩盖了军事光辉,吴起到了楚国之后便一心投入变法事业,与“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齐名,楚国通过吴起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南征百越、北击魏国、拓地千里。可以说吴起的政治光辉完全掩盖了他之前的军事亮点,所以他被请出十哲可以理解。但范蠡同样是政治光辉大于军事亮点的人物,以范蠡挤掉吴起,我觉得还是后世对范蠡评价更高,特别是“忠以为国”的评价更迎合统治者的喜爱。

十哲分析

  • 战略家行列

以唐朝所列十哲为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战略大师和战术大师。所谓战略大师就是为国家的军事部署及发展方向做出规划,这里主要代表便是唐、宋、元三朝都奉为配享的张良,他与萧何、韩信并列“汉初三杰”,若说韩信是善于攻城拔地的军事家,那么张良便是出谋划策整体布局的战略家,“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说的正是张良。刘邦以汉中为根基,灭三秦定关中,以潼关之险东望中原,这个战略构想便是出于张良。后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张良提出的策反英布,委派韩信北击燕赵的迂回战术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以及后来定都之事,洛阳成为六国旧人的主推,张良携陈平等人立谏以关中为都,为汉朝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一个战略家的思想格局往往比攻城拔寨更为重要,张良如此,诸葛亮也是如此。蜀汉的发展无一例外的是以“隆中对”为基本国策,这个国策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看到了希望。关羽的襄樊之战在战略上并不存在问题,当时的蜀汉已经夺取汉中,刘封、孟达也将上庸三郡收入囊中,此时若想东西连成一线,惟独需要打通襄樊地区。这个战略一旦形成,蜀国北伐的难度将大大减轻,东部战区的贯通性便可有效牵制魏国西线兵马。可惜关羽操之过急,吴国国策“江东对”又与蜀国重叠在荆州地区,故而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诸葛亮在后期的北伐也并非指向关中,而是锁定在陇右、西羌,这个战略目标也很明显,就是控制关中西锤,取得产马地区,赢得羌人支持。

诸葛亮与张良都是战略家,且都在战争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战略高度远高于实战能力。张良的实战在项羽面前碰壁不少,但好在汉军不缺实战人才;诸葛亮则不同,他需亲自带兵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又亲自北伐,虽取得一定成就,但终无回天之力,因此也饱受后世诟病。

  • 军事思想家行列

如果说战略家的宏图构想富含更多政治意义的话,那么军事思想家则更切合武将之称,或者说是儒将。在十哲里,孙武的成就应该位列军事思想家之首,这个毫无争议,他被誉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按道理说孔子为文圣,孙武应该列为武圣,毕竟孙武是与老子、孔子并列春秋诸子的前三席,在实战方面,文献记载有限,但孙武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吴弱楚强的形势对比下,十日武战攻破楚都,至楚几近亡国。孙武的军事思想完全展现在他的著作《孙子兵法》当中,成为古代“兵学圣典”,位列《武经七书》之首,直到今天任然被世界各国学习研究。

田穰苴在历史中的战绩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他严厉治军的军事思想被后世树为治军表率。他的军事思想编纪在代表作《司马法》里,但由于年久失传,在后世争议较大。历经唐宋两朝都将其列为十哲,说明其治军思想倍受统治者追捧,但在军事思想家里,兵家四圣恐怕才是最精辟的思想体系,后文逐一介绍。

  • 实战军事家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一身七十余战未尝败绩,真正的常胜将军,为秦效力30余年,攻城70余座,亲自指挥的著名战役如伊阕之战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赵国有生力量全部折损殆尽,一战则国祚走衰。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划者;北线迂回战略的执行者,为汉王刘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时人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收录其军事思想。

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旧唐书》

唐朝的两位名将李靖、李勣都是开国功勋,也都是唐朝开疆扩土的军事担当,两人在贞观三年(629)对厥的征战中有过合作。李靖的主要战绩是统一战争中平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辅公祏,对外战争中灭厥、破吐谷浑;李勣比李靖年轻23岁,在随李世民的统一战争中资历较潜,所以主要战绩偏向于统一后的对外战争,他两度击溃薛延陀,后平定碛北,后又破厥、高句丽,在解决高句丽问题以后,李世民评价他说“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惟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塵不警,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乐毅的名声之大,常有后世人杰自比管乐,他最经典的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时燕国国力弱小,但他联合并统帅燕、赵、楚、韩、魏五国联军攻打强盛的齐国,连下70余城,打的齐国只剩即墨和莒,从此失去争霸的实力。乐毅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对长期恃强凌弱的齐国造成震慑,从此不再小觑北燕。

兵家四圣与武庙十哲对比

前文已说过武庙十哲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所以就无法权衡哪些人名不副实,李靖、李勣二位名将也不敢排除自卖自夸的成分,所以倒不如和历史上流传的兵家四圣做一下对比。历史上对兵家四圣的说法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九个观点:

  • 一、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

  • 二、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 三、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 四、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帝师王翦;
  • 五、兵祖吕尚、兵圣孙武、隐圣黄石公、谋圣张良;
  • 六、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
  • 七、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圣岳飞;
  • 八、兵祖吕尚、兵宗司马穰苴、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 九、兵祖吕尚、兵尊王子成父、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总结出来一共有: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吕尚、司马穰苴、鬼谷子、王子成父、韩信、白起、张良、黄石公、李靖、岳飞、王翦这十五人。除去主祭吕尚,唐朝的武庙十哲与之重叠的有司马穰苴、孙武、张良、李靖、白起、韩信、吴起;没有提名四圣的有诸葛亮、乐毅、李勣这三人。而四圣提名之人未入列武庙十哲的有孙膑、尉缭、鬼谷子、黄石公、王子成父、岳飞、王翦这七人。那就看看这七人中是否能挑选出顶替诸葛亮、乐毅、李勣的人。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岳飞,因为他是北宋末期的名将,唐朝设庙时还未出生。其次再排除黄石公和鬼谷子,此二人据传都是隐世高人,传言黄石公是张良的师傅,传授《太公兵法》于张良,张良以此兵书助汉王得天下,在后世的流传下,这本从未面世的兵书被称为天书;鬼谷子则有所不同,他本名王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略家,著有《鬼谷兵法》,但不见传世,反而是《鬼谷子》一书由其学生根据他的言谈编撰而成,其学生包括纵横家苏秦、张仪,军事家庞、孙膑等五百余人,但历史上却无此人实际战例的记载,《鬼谷子》一书虽然被众多军事家研究,但它主讲“阴阳谋略”,并非兵法。最后,排除王子成父,这主要是由于史料对其记载匮乏,只知其为周桓王之子,为避祸乱逃至齐桓公帐下为将,战绩体现于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如此就剩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孙膑是兵阴阳派的鼻祖代表,他辅佐田忌接连击败名将庞,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两大实战足够验证其军事思想,并留世《孙膑兵法》,以战争规律总结取胜之道,提出“借势”、“必攻”的核心战术思想,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尉缭与孙膑同门,属于鬼谷子门下,是兵形势派的鼻祖代表,历史上关于其记载不多,他的军事思想主要由《尉缭子》传世于后,得到诸多军事家的推崇,此书也入列《武经七书》,尉缭的军事思想局限于理论上,他本人并无实战经历的记载,所以影响力比孙膑逊色许多。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主要战绩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击败项燕,消灭楚国,《史记》评价他与白起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互补的一对将领。

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如果顶替诸葛亮、李勣和乐毅,我个人觉得孙膑毫无争议可以顶替此三者任何一人;尉缭则属于军事理论家,没有实战做基础,所以三者皆无法顶替;王翦是实战型军事家,其个人战绩比李勣、乐毅、诸葛亮都要辉煌,虽属于以强克弱,但也多属于大兵团会战,并深入敌国腹地作战,难度系数并不比乐毅、诸葛亮低,所以王翦顶替三者也不成问题。

如果非要退二进二,那么我选择以孙膑、王翦顶替诸葛亮、李勣。我认为诸葛亮更应该称为战略家,其战略眼光也应得到肯定,但战略构想只有成功才能得到证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北伐战略双双失效,这只证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成仁,并不能证明其军事策略的成功。且在同一时代,军事成就在其之上者如东吴陆逊、周瑜、甚至西晋的羊祜,诸葛亮能够跻身武庙十哲,也多因忠义无双的精神,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李勣则更容易理解,诸葛亮好歹是军政一把抓,劳心劳力,李勣在前期征厥是以李靖为主,他是辅助性质的配合进攻。他的最大功绩是独自做统帅击败薛延陀的少数民族联军,后在贞观二十年安抚并平定了薛延陀内乱。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以李勣为辽东行军大总管,取得了征辽战役的全面胜利。后从乾封元年(666)至总章元年(668),李勣彻底攻灭高句丽,获得五部近七十万户民,一百七十六座城,唐至此设立安东都护府管辖。这为唐朝开疆扩土贡献不少力量,但相比较王翦的横扫三晋、攻灭楚、赵所得领土又逊色一些。

综上所述,唐朝所立武庙十哲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但不能说名不副实,唐初所立十哲皆是兵家丹青流芳的圣贤良将。只能说如果要将此十哲做出替换,我个人觉得以孙膑替换诸葛亮、王翦替换李勣。名单为白起、韩信、孙膑、李靖、王翦;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旧唐书》、《三国志》、《汉书》

青岛名字的由来

“青岛”这一名称的出现,就现在已经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青岛”这个名称,原本是指小青岛(也叫做琴岛),面积仅有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面距离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因为小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此名。

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央逐渐移向陆地。慢慢的有了青岛村,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山,小河等也都以青岛命名了。

到了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来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范围也只有现今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

在1922年,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同年的十一月先后颁布了胶澳商埠章程和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了。

可见“青岛”这个名字是先由岛名到村名,再由村名到区名,最终才发展到到市名的。

史记纪传部分包括什么史记包括哪几个部分

史记130篇包括五个部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纪传部分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

热门搜索: 世界末日生存游戏入侵者攻略(地球生存末日入侵者任务) 我的世界模拟大都市的游戏攻略(我的世界模拟大都市的游戏攻略视频) 世界末日生存游戏攻略工具(世界末日生存任务攻略)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