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7终局之战饰演邦德的
- 阿加莎克里斯蒂简介
- 如何评价电影《碟中谍6》
- “战术鬼才”,最后时刻领先三分,李楠教练布置点球战术,错失良机,怎么看他的战术
-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点映口碑炸裂,票房能破30亿吗
007终局之战饰演邦德的
没有007终局之战这个电影名,我帮你找了007系列电影所有25部电影,你看看是哪个?
阿加莎克里斯蒂简介
人物简介
很多人喜欢读侦探故事,因为它们都是些难解之谜.侦探在书末才会把凶手的名字公布于众,在此之前我们是否能猜出凶手的名字呢?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量逾10亿册,而写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她笔下的侦探——一个是身材矮胖,留着黑色胡子的比利时人赫尔克里·波洛,一个是身材矮小,却十分可爱的老太太马普尔.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她以85岁的高龄逝世于英国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家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安葬在牛津郡的圣母马力教堂墓园.
[编辑本段]家庭介绍
她的父亲是英籍美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尔瓦·米勒,母亲是英国人克拉丽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个孩子,有1个姐姐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和1个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局限于侦探小说.她的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长篇推理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3个剧本集,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2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记录异域生活的回忆录1部,宗教题材的儿童读物1部),1部自传,2部诗集,2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过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是一位想做飞行员的军官;第2任丈夫是马克斯·马洛温,他是一名考古学家.她同第一任丈夫有过1个女儿罗莎琳德·克里斯蒂.在结婚之前,她曾与一位名为雷吉·卢西的军官恋爱过但因为去了,所以两人并未结婚.
[编辑本段]生平概述
童年启蒙
童年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的文化素养完全来源于母亲的教育.她的母亲是一位个性独特、思维活跃的女性.她把长女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昵称麦琪)和儿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昵称蒙蒂)都送到了英国顶级的寄宿学校——劳伦斯女子学校(现为Roedean School)和哈罗公学,然后又灵感突发地认为应该保护孩子的视力和大脑,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留在了身边,不让她在8岁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凭着自己的聪颖,以及文化不高的姆妈有限的帮助,在5岁学会了阅读.从此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翻阅各种儿童读物,接受她的文学启蒙. 由于父亲不善理财,家庭条件开始每况愈下.为了暂避英国的高额消费,父母决定租出宅院,举家到消费较低的国外度假.1896年,6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随家人在法国西部居住了半年.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学习法语和了解社交活动的开端. 回到英国后,父亲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1901年,父亲因急性肺炎于伦敦伊灵离开人世.7个月后,姐姐麦琪出嫁.而哥哥蒙蒂被哈罗公学退学后则一直在外闯荡,继而从军.因此家中只剩下阿加莎·克里斯蒂与母亲相依为命. 此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阅读一些英法名著,如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的作品.每次去伦敦伊灵区探望姨婆,她都有机会到剧院观看舞台剧和音乐剧,这成为了她的一大爱好.受到如此的熏陶,再加上才女姐姐的影响,阿加莎的创作欲萌发了.她开始尝试写作一些诗歌、小说甚至剧本.此时,母亲终于认识到应该让女儿接受更多的教育. 青年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国外学习生活
190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随母亲前往巴黎的寄宿学校求学.母亲的心血来潮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新鲜感的个性使她在巴黎又两次转学,最终主修钢琴演奏和声乐.虽然嗓音一度被认为很有前途,但她的表演恐惧症还是使她不得不理智地放弃了音乐家之路. 1909年,伴随患病的母亲到埃及疗养,未满2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开罗开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参加了不少舞会和其他社交活动.与此同时,在母亲的鼓励下,阿加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习作《白雪覆盖的荒漠》,并得到了邻居——小说家伊登·菲尔波茨的热心指点.作家梅·辛克莱、加斯顿·勒鲁的作品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的《黄屋之谜》激发了她创作侦探小说的热情.可姐姐麦琪却认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不了侦探小说,这反而更坚定了她创作的决心.
第一次婚姻
1912年,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年轻的少尉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在一次舞会上相识.两人彼此间“陌生的新奇感”强烈地吸引住对方.阿奇博尔德用他的炽热激情感化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满怀歉疚地取消了与炮兵少校雷吉·卢西的婚约.可当时的阿奇正希望从陆军转入组建中的英国陆军航空队.他们只能等待结婚的时机.突然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竟促成了他们于1914年圣诞节前一天完婚.阿奇随即奔赴法国战场,匆忙的新婚之后就是久别.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医院成为志愿工作者,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与磨练,她从一个病房护士变成了一名拥有合法资质的药剂师.药物和毒物知识的突飞猛进使构思一部侦探小说终于成为现实.附近侨居的比利时难民们更是赋予她一个完全不同于福尔摩斯的可爱侦探形象——伟大的赫尔克里·波洛.1916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完稿后不久,阿尔奇从法国战场被调回伦敦.《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被退稿几次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心灰意冷地把它投给了博得利·黑德出版公司,随即一心投入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第一任丈夫的合影1919年,女儿罗莎琳德降生后,搁置2年的书稿终于得到了修改后出版的机会,多亏小说被《时代周刊》连载才勉强得到25英镑的酬劳.1920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出版,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日后享誉全球的名字开始在英国文坛闪亮.由于阿尔奇已退伍从商,事业刚刚起步,家庭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因此,阿加莎接受了阿尔奇的建议,继续进行小说创作.《暗藏杀机》成为伴随阿加莎·克里斯蒂慢慢成长、慢慢老去的汤米和塔蓬丝夫妇的出场之作.《高尔夫球场谋杀案》和一系列短篇小说则延续了波洛和黑斯廷斯的黄金组合. 1922年,拮据中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夫妇面临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大英帝国博览会先遣巡视团成员的身份周游世界.和心爱的人相伴同行是阿加莎能够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他们不顾一切地踏上了旅程.在这次旅行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完成了《褐衣男子》的构思,并将带队的贝尔茨先生以及她在南非的一些见闻融入了故事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褐衣男子》被《新闻晚报》连载,阿加莎·克里斯蒂得到了500英镑的稿酬.但是在最初的激情过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夫妇渐渐失去了共同语言.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在《罗杰疑案》一炮打响的时候,厄运纷至沓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母亲突然因病离世,令她伤心欲绝.向来厌恶生老病死的阿尔奇不但没有带给她体贴和安慰,反而更疏远了气氛压抑的小家庭,并为了一个名叫南希·内莱的女子绝情地离开了阿加莎.1926年12月3日,星期五,大概晚上11点钟,饱受煎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驾驶着她心爱的莫里斯小汽车离开家,消失在夜色中……这起失踪事件轰动全国.在历时12天的大规模搜寻后,阿加莎被发现以特丽莎·内莱的化名栖身于约克郡哈罗盖特的海卓酒店.但是阿加莎为什么丢下了汽车?她是怎么到达哈罗盖特的?这都将成为不解之谜.
第二次婚姻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得不重新投入写作.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休养期间,她完成了《蓝色特快上的秘密》.热爱生活的她,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回到英国,于1928年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在这段人生中的低潮期,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了简·马普尔小姐这个终身未嫁的可爱老太太形象.这位杰出的业余侦探的身上寄托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对她姨婆的怀念.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女儿1929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朋友的建议下登上东方快车,远赴中东.特异的风土人情翻开了她生命中崭新的一页.她慕名参观了著名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乌尔(现境内)的发掘地,并和伍利夫妇成为好友. 1930年,当阿加莎·克里斯蒂重访此地时,伍利的助手马克斯·马洛温被委派接待她,并陪她在返回英国的路途中一路游历.然而不期而至的电报传来女儿罗莎琳德患上肺炎的消息,令她惊慌失措.善解人意的马克斯护送阿加莎回到英国.看到女儿已在姐姐的照料下逐渐康复,她如释重负.生活仿佛又将归于平静.然而,比她年轻14岁的马克斯的突然求婚打破了平静,令她又惊又喜.在反复权衡并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后,她克服了对爱情生活的恐惧,于1930年9月11日与她外甥的大学同学马克斯·马洛温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以后,写作和一年一度的探亲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生活的主旋律.她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把她细致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了自己的侦探小说.她身边的人物,身处的场景,都会在小说中有所反映.奥利弗夫人是淡出的黑斯廷斯上尉的接替者,她被认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的写照.自己的新居、朋友的宅邸,英国错综复杂的铁路网,遥远的中东各国,游船、东方快车和时髦的客运飞机,最后都演变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凶案现场.而英语世界许多耳熟能详的童谣则是她的小说借以烘托气氛的首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马克斯参军,作为中东专家被派往北非.女儿罗莎琳德结婚生子,可丈夫却在1944年阵亡.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忙乱中又参与了当地医院的志愿工作,业余时间仍然奉献给写作.献给罗莎琳德的《帷幕》和献给马克斯的《神秘的别墅》在炮火声中写就,这分别是波洛和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完稿后直到30后才公布于世.她为保险起见,还专门将手稿的副本保存在保险箱里. 1945年,马克斯终于回到英国.
垂暮之年
1947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应BBC之邀为玛丽王太后的八十寿辰创作了广播剧《三只瞎老鼠》.随后,马克斯在尼姆鲁德开始了意义非凡的挖掘工作——这使他在多年后获封爵士.罗莎琳德再婚并找回了幸福的生活. 195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第50部侦探小说《谋杀启事》出版;她结识了著名的戏剧制作人彼得·桑德斯;她还在尼姆鲁德考古现场她的专用书房贝特·阿加莎(古阿拉伯语,意为阿加莎之屋)开始了历时15年的自传写作.1952年11月25日,彼得·桑德斯将根据《三只瞎老鼠》改编的剧本《捕鼠器》搬上舞台.正是从那一天起,这部作品开始创造连续上演五十余年(仅逢周日休息)从不间断、至今不衰的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中年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除了推理小说和戏剧之外,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把她的创作热情投入了其他类型作品的创作,例如真实记录了她中东生活的《情牵》,儿童文学《伯利恒之星》,以及诗集等等.她还偷偷地以玛丽·韦斯考特的笔名出版了数本情感小说. 196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完成.次年,马克斯完成其著作《尼姆鲁德及其遗址》. 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阿加莎·克里斯蒂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戴高乐. 在一个传媒还不甚发达的年代,在连续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年都数部作品推出,而且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逐渐成为世界级畅销书,且长销不衰——这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梦幻般的惊人成就. 在一片赞誉声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正逐渐步入暮年.对她而言,天伦之乐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奖赏.女儿,女婿,外孙,还有虽然存在隔阂却始终不离不弃的马克斯,以及姐姐全家,组成了她的幸福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她不是女王,只是普通的一员,可其中的意义却比她“侦探小说女王”的头衔重要得多.衰老剥夺了越来越多的生活乐趣,可美好的回忆依然鲜亮,阿加莎·克里斯蒂对生命的感恩还是远远多于对生命的无奈. 1973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写完老年汤米和塔彭丝的故事《命运之门》后便搁笔了. 1975年,《帷幕》出版,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许多西方报刊争相刊登了波洛的讣告.1976年,《神秘的别墅》出版,这是马普尔小姐的谢幕.两本书分别登上了当年英美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一. 推理小说 共80部
1.以赫尔克里·波洛为主角 共38部 长篇33部 1920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1923《高尔夫球场命案》/《高尔夫球场的疑云》/《高尔夫球场上的谋杀案》 Murder on the Links 1926《罗杰疑案》/《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罗杰·亚克洛伊命案》/《迷雾》/《谜情记》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7《四魔头》/《四巨头》/《四大魔头》The Big Four 1928《蓝色列车之谜》/《蓝色特快上的秘密》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1932《悬崖山庄奇案》/《海滨古宅险情》/《古屋疑云》/《悬崖山庄的奇案》 Peril at End House 1933《人性记录》/《埃奇威尔爵士之死》/《不祥的宴会》 Lord Edgware Dies / Thirteen at Dinner 1934《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Murder in the Calais Coach 1935 《三幕悲剧》 Three-Act Tragedy / Murder in Three Acts 1935《云中命案》/《云中奇案》 Death in the Clouds / Death in the Air 1936《ABC谋杀案》 The ABC Murders 1936《古墓之谜》 Murder in Mesopotamia 1936 《底牌》/《牌中牌》Cards on the Table 1937《沉默的证人》/《哑证人》/《无言的证人》 Dumb Witness / Poirot Loses a Client 1937《尼罗河上的惨案》 Death on the Nile 1938《死亡约会》 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38《波洛圣诞探案记》/《圣诞奇案》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 / Murder for Christmas-A Holliday for Murder 1940《柏馆》 ,又名《H庄园的一次午餐》Sad Cypress 1940 《牙医谋杀案》 One,Two,Buckle My Shoe / The Patriotic Murders-An Overdose of death 1941 《阳光下的罪恶》Evil Under the Sun 1943《啤酒谋杀案》 Five Little Pigs / Murder in Retrospect 1946《空谷幽魂》/《空幻之屋》 The Hollow / Murder After Hours 1948《遗产风波》/《涨潮时节》《致命遗产》Taken at the Flood / There is a Tide 1952《清洁女工之死》 Mrs. McGinty's Dead 1953《葬礼之后》 After the Funeral / Funerals Are Fatal 1955《外国学生宿舍谋杀案》/《国际学舍谋杀案》 Hickory Dickory Dock / Hickory Dickory Death 1956《死人的殿堂》/《古宅迷踪》 Dead Man's Folly 1959《鸽群中的猫》/《校园疑云》 Cat Among the Pigeons 1963《怪钟疑案》 The Clocks 1966《公寓女郎》 Third Girl 1969《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Hallowe'en Party 1972 《旧罪的阴影》 Elephants Can Remember 1975《帷幕》 Curtain - Poirot's Last Case
小说集 5部
1924《首相绑架案》/《波罗探案集》Poirot Investigates 收录了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11个短篇探案小说. 1937《幽巷谋杀案》 Murder in the Mews / Dead Man's Mirro 收录了波洛的4个中篇探案小说. 1947《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大侦探十二奇案》The Labours of Hercules 收录了波洛的12大奇案. 1960《雪地上的女尸》 The Adventure of the Christmas Pudding 收录了6个探案故事,波洛的和马普尔的. 1974 《蒙面女人》Poirot's Early Stories 收录了波洛的18个短篇探案小说 2.以 马普尔小姐 为主角 14部 1930 《寓所谜案》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 1942 《藏书室女尸之谜》The Body in the Library 1943《魔手》/《平静小镇里的罪恶》 The Moving Finger 1950《谋杀启事》 A Murder Is Announced 1952《借镜》/《庄园谜案》They Do It with Mirrors / Murder with Mirrors 1953《黑麦奇案》 A Pocket Full of Rye 1957《命案目睹记》 4.50 from Paddington / What Mrs. McGillicuddy Saw 1962《破镜谋杀案》/《迟来的报复》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 / The Mirror Crack'd 1964《加勒比海之谜》 A Caribbean Mystery 1965《伯特伦旅馆之谜》 At Bertram's Hotel 1971《复仇女神》 Nemesis 1976《沉睡的谋杀案》/《神秘的别墅》 Sleeping Murder 小说集 1932《死亡草》The Thirteen Problems / The Tuesday Club Murders 收录了马普尔小姐的13个探案故事集. 1979《马普尔小姐探案》 Miss Marple's Final Cases 收录了马普尔小姐的6个故事和2个灵异故事. 3.以 汤米和塔彭丝夫妇 为主角 5部 主角简介: 全名:托马斯·贝雷斯福德 普鲁登丝·考利 人称:汤米 杜本丝,后改为:塔彭丝 国籍:英国 职业:夫妻同是英国间谍 成就:破获多起间谍案件,多次挽救英国于之中,确保了英国的统治地位,从而保证了英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作品: 初次登场:1922《暗藏杀机》/《年轻冒险家》/《秘密对手》The Secret Adversary 再次联手:1929 《犯罪团伙》/《同谋者》 Partners in Crime 已有儿女:1941《密码》/《桑苏西来客》 N or M? 儿孙满堂:1968《煦阳岭的疑云》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 (从此书正文开始第46页可以看到塔彭丝对《犯罪团伙》和《密码》时的回忆) 收山之作:1973《命运之门》 Postern of Fate 4.以 巴陀督探长 为主角 3部 1925 《名苑猎凶》/《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1929《七面钟之谜》/《七钟面之谜》 The Seven Dials Mystery 1944《零时》/《走向决定性的时刻》 Towards Zero 5.以 业余侦探 为主角及一些短篇小说集 16部 1924 《褐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1930《神秘的奎恩先生》 The Mysterious Mr. Quin 1931 《斯塔福特疑案》/《神秘的西塔福特》 The Sittaford Mystery / Murder at Hazelmoor 1934 《悬崖上的谋杀》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 / The Boomerang Clue 1939《不难》 Murder Is Easy / Easy to Kill 1939《无人生还》/《十个印第安小人》/《孤岛奇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 Ten Little Indians/Niggers 1945《死亡终局》 Death Comes as the End 1945 《死的怀念》/《闪光的氰化物》Sparkling Cyanide / Remembered Death 1949《怪屋》/《畸形屋》 Crooked House 1950 《捕鼠器》 舞台剧 1951《他们来到巴格达》 They Came to Baghdad 1954《地狱之旅》/《目的地不明》 Destination Unknown / So Many Steps to Death 1958《奉命谋杀》 Ordeal by Innocence 1961《白马酒店》 The Pale Horse 1967 《长夜》/《无尽长夜》/《此夜绵绵》Endless Night 1970《天涯过客》 Passenger to Frankfurt 6.其他 4部 1933《死亡之犬》 The Hound of Death 收录了12个具有神秘、灵异色彩的探案故事. 1934 《金色的机遇》The Listerdale Mystery 收录了12个没有名侦探的轻松浪漫故事集. 1934《惊险的浪漫》 Parker Pyne Investigates / Mr. Parker Pyne Detective 阿加莎笔下另一侦探帕克·派恩的华丽探案集,波洛老搭档奥利弗夫人和秘书李蒙小姐此时都被派恩先生聘用. 1991 《神秘的第三者》 Problem at Pollensa Bay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其中有一些仅在美国被编入过选集,而始终未在英国出版.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英国的出版公司于1992年推出了《神秘的第三者》.此书是一部收录了8篇阿加莎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里不仅有侦探小说,还有悬念小说以及情感小说.
二.其他作品
1.剧本集 1978《The Mousetrap and Other Plays》/ 美国,Dodd Mead 1993《The Mousetrap and Selected Plays》/ 英国,Collins 1993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nd Selected Plays》/ 英国,Collins 2.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 1930《巨人的面包》Giant's Bread 1934 《未完成的肖像画》Unfinished Portrait 1944 《春日离别》Absent in the Spring 1948《玫瑰与紫杉》The Rose and the Yew Tree 1952《母女情深》A Daughter's a Daughter 1956 《重担》The Burden 3.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 1946 《情牵》Come, Tell Me How You Live 1965 《伯利恒之星》Star over Bethlehem 4.自传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5.诗集 1924 《梦幻之路》The Road of Dreams 1973《诗集》(上、下卷)Poems 6.与Detective Club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 1983《屏风背后》Behind the Screen (写于1930年,与The Scoop合集出版) 1983《独家新闻》The Scoop (写于1931年,与Behind the Screen合集出版) 1931《漂浮的上将》The Floating Admiral (写于1931年)
[编辑本段]影视改编
《The Passing of Mr. Quin》(《神秘的奎恩先生》) ——1928年/英国 《Die Abenteuer G.m.b.H. (Adventurers Inc.) 》(暗藏杀机)—1929年/德国 《Alibi》(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1931年/英国 《Black Coffee》(黑咖啡)——1931年/英法 《Le Coffret de laq》(黑咖啡)——1932年/法国 《Lord Edgware Dies》(人性记录)——1934年/英国 《Love From a Stranger》(菲洛梅尔山庄--收于《金色的机遇》)——1937年/英国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无人生还)——1945年/美国 《Love From a Stranger》(菲洛梅尔山庄--收于《金色的机遇》)——1947年/美国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原告的证人--收于《死亡之犬》)——1957/美 《The Spider's Web》(蛛网)——1960年/英国 《Murder She Said》(命案目睹记)——1961年/英国 《Murder at the Gallop》(葬礼之后)—1963/英 《Murder Most Foul》(清洁女工之死)——1964/英 《Ten Little Indians》(无人生还)——1965年/英国 《The Alphabet Murders》(ABC谋杀案)——1965年/英国 《Gumnaam》(无人生还)——1965年/印度 《Endless Night》(长夜)——1972年/英国 《Dhund》(不速之客)——1973年/印度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年/英国 《Ein Unbekannter rechnet ab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 Ten Little Indians / Diez negritos / ...e poi non ne rimase nessuno / Dix petits nègres / Zehn kleine Negerlein》 (无人生还) ——1974年/法西德意合拍 《Death on the Nile》(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年/英国 《The Mirror Crack'd》(迟来的报复)——1980/英国 《Evil under the Sun》(阳光下的罪恶)——1982年/英国 《Тайна чёрных дроздов(Tayna chyornykh drozdov)》(黑麦奇案)——1983年/前苏联 《Ordeal by Innocence》(奉命谋杀)——1984年/英国 《Ten Little Maidens》(无人生还)——1985年/美国 《危険な女たち(Kiken na Onnatachi危险的女人)》(空幻之屋)——1985年/日本 《Desyat negrityat》(无人生还)——1987年/前苏联 《Appointment with Death》(死亡约会)——1988年/英美、合拍 《Ten Little Indians》(无人生还)——1989年/英国 《Загадка Эндхауза(Zagadka Endhauza)》(悬崖山庄奇案)—1989/前苏联 《Suspicions》(无人生还)——1995年/美国 《Shubho Mahurat》(迟来的报复)——2003年/印度 《Mon petit doigt m'a dit》(煦阳岭的疑云)——2005年/法国 《L'Heure zéro》(走向决定性的时刻)——2007年/法国 《Le Grand alibi》(空幻之屋)——2008年/法国 《Le Crime est notre affaire》(命案目睹记--主角马普尔小姐被改为汤米和塔蓬丝)——2008年/法国 《Miss Oliver a filé à l'anglaise》(白马酒店)——2009年/法国
如何评价电影《碟中谍6》
必须承认,《碟中谍》这个系列,越来越依靠伊森·亨特的个人拼命秀,或者说,依靠主演汤姆·克鲁斯的搏命成果展示。
如果想否认这一点,那不如去想想,大家都是靠什么去分辨《碟中碟》第三部第四部和第五部?
不就是因为能说出来:第三部阿汤哥在上海跳了大楼、第四部在迪拜爬了高塔、第五部在一开头就扒了个飞机。
对这个动作戏的重要性强过惊悚悬疑气氛的特工系列电影来说,这绝对是积极的,只要敬业的阿汤哥一直愿意挑战自己。
《碟中谍》就一直会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代表性场景出现,即使记不清每一部发生了什么故事、几位特工到底在对抗哪位反派,只要有几段戏如同gif图一样砸在脑子里,《碟中谍》就会是那种“永远留在记忆中的电影”。
到了最新上映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这样的标签丝毫不改,几乎整条故事线,都要靠伊森·亨特的动作戏去推动。
但不一样的是,不管是阿汤哥本人,还是从《碟中谍5》延续到这一部的导演,都卯足了劲儿把每场戏、乃至整部电影做到极致,动作戏的难度,加大!动作戏的危险程度,加大!动作戏的密度,加大!比起几年来几乎不变的电影票价,绝对的加量加料不加价。
《碟中谍6》没有什么独特的视听语言,也没有什么构思精妙的故事人物,但它从一开始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要做一部真正应该在大银幕上被看到的电影,一部观众值得专门去电影院看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给自己留下丝毫余地,节奏分布是:阿汤哥真人表演高跳低开超难度跳伞—阿汤哥厕所和亚裔硬汉飙血肉搏—阿汤哥和美艳白寡妇双人双器(枪和刀)杀出重围—阿汤哥为了抢走救出的反派全巴黎市中心玩儿大规模飚车—阿汤哥为了追上超人沿着伦敦泰晤士河跑酷—阿汤哥为了阻止核弹发射顺着绳子扒直升机—阿汤哥在飞机上玩儿特技。
在阿汤哥带着伊森·亨特一路开挂,展示各种“不可能的任务”时,观众会一直发问:他到底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当一个的惊魂尚未散去,下一个又迎着头扑过来时,观众甚至忘了自己攥得紧紧的拳头;当片尾字幕终于滚出时,银幕下的人们终于想起来自己一直没有刷手机,这时候可能会拿出手机打出这句评论:别的动作片还能怎么拍。
这就是故事会被一些人诟病“老套”的《碟中谍6》的堪称“标杆”一样的意义:它把动作大片拔到了一个新高度,用的却不是巧妙的剪辑和高级的技术,而是最笨的方法—人工拼命,挑战演员的极限。
这次汤姆·克鲁斯在电影中跳伞的一幕,他做到了演艺圈中的“第一”——第一个在电影里成功做出高跳低开跳伞(HALO)的演员,七千多米高空坠落、极低处打开降落伞,这样的过程他跳了106次,没有一次使用替身,就是这样完成了电影里不到两分钟的戏份。
能清晰看到头盔里的脸就是汤姆·克鲁斯,也能随着空中摄影师的镜头,看出他是实实在在从几千米高空飞下来。而这场戏只发生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距离所谓的“”,还差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巴黎闹市区追车的戏份,也是汤姆·克鲁斯亲身上阵完成,能看到他在那个美丽城市多个代表建筑中间,不戴头盔、不用安全装置地狂飙重型机车;他在高空中垂吊在直升机下,顺着一条绳子往上爬然后极速坠落到飞机下方的包裹的一刻,片场的人甚至以为“我们失去了汤姆”。
而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狂奔的一场戏,更是早在影片拍摄期就被泄露出,阿汤哥为了完成从一个建筑飞跃到另一个建筑顶楼的镜头,现场脚踝骨折受伤,导致剧组停工六周。
表面上,这个系列电影似乎在用“苦劳”来博取观众的关注和好感,但实际上,它做到了好莱坞大片本来应该做到的——创造不可能,但又和漫威超级英雄片那样的天花乱坠截然不同。
它让享受到最强瞩目的超级明星,宣告自己能靠超出99%演员能做到的高危特技表演,让一部电影独一无二;它让动作片不靠现代手段也能创造出这些视觉奇观;也让如今风头不再的电影院重新证明自己——只有大银幕,才是观看电影的绝佳地点。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那么它对角色的刻画,确实在系列中算不得上乘。
比如,《碟中谍6》中再次回归的女主角伊尔莎(丽贝卡·弗格森 饰),对她境遇和心理的描写,还比不上她第一次亮相的《碟中谍5》来得更加丰富。上一次,伊尔莎身在辛迪加组织心在军情六处,要完成军情六处的任务,她必须对辛迪加首领莱恩表现得忠诚;但为了重回军情六处,她又要找机会辛迪加的秘密,做出违背莱恩的事。在这样的两难下,这个角色的一切行为都显得合理又严谨,并且具备其独立性。
而到了《碟中谍6》,为了用最大的篇幅展现阿汤哥的超难特技,压缩了一切对角色的细微刻画,伊尔莎这个人物的出场,第一就是为了杀莱恩——给伊森·亨特的行动增加难度;第二就是为了阻止核弹发射——帮着伊森·亨特完成最终的英雄行为。
为了同样的原因被挤压掉的,还有这次新出场的角色——亨利·卡维尔扮演的沃克特工的层次,这个在CIA部长口中“锤子”一样的男人,在前半段表现得一半强势一半蠢萌,身份令人怀疑。然而当他开始和CIA部长诬陷伊森·亨特,逐步亮出身份之后,这个人物却越来越单薄,仿佛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衬托出那场高空中的直升机决战有多刺激。
不过,对一部电影来说,它已经完成了自己最开始的使命——在银幕上震撼到所有对其抱有怀疑的观众,这些问题,也就绝对称不上“毛病”了。
“战术鬼才”,最后时刻领先三分,李楠教练布置点球战术,错失良机,怎么看他的战术
第四节决胜时刻男篮手握3分优势,看看时间还有13.8秒,对手发底线球,这时候一上来就采用犯规战术把送对手上罚球线合理吗?很不合理!教练组就如此笃定对手会投三分球?而且肯定会进?恰恰相反,对手肯定会选择快速打2分的战术,然后他们采取犯规战术停表才是合理的程序吧!
至少要让对手推进到前场,他们拿2分就是了,时间只有那么多了,进球的代价是时间的流逝,三分球还不是他们万不得已的选择,打进两分比罚球停表对男篮更有利不是吗?况且就这么不相信我们内外线球员的防守能力?这是个重大的决策失误!
输球确实可惜,但以这样的形式输球就很让人气愤,年轻的球员,“年轻”的教练,可能这就是代价吧,经验、心态、态度都需要这样的失败来磨炼,还有一场对阵委内瑞拉的生死战,还有希望,放下一切去充吧,就算是救赎,加油!
原创观点,感谢球迷朋友点赞关注,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让大家都知道!
(文/小偉聊体育)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点映口碑炸裂,票房能破30亿吗
国师应该有一部票房大作,再说了,没多少导演能像国师这样,一直在尝试不同类型的片子,支持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