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手枪界王者美誉的沙漠之鹰,为何无法成为军用制式手枪
沙鹰的确有毛病,不适合战场,但沙鹰也在改,还是有机会能成为军用制式手枪,且看老王怎么讲的。
在定位上,沙漠之鹰其实就是个狩猎的玩具,它的设计发起也并非是IMI(军事工业公司),而是的美国“马格南研究所”(Magnum Research)。IMI充其量就是个代工厂,如同富士康与苹果的关系。但是IMI的确以自身军工厂的经验为沙鹰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等会后面会说到。
沙漠之鹰一般使用的是“马格努姆”子弹,也正是这种子弹让沙鹰被坑得生活不能自理,极难操控。
不过呢,“马格南研究所”其实也只是个跟风市场的军火机构,“马格努姆弹”与这家公司没有开发关系,它是老牌军火商史密斯维森公司开发的。
“Magnum”的意思就是“大酒瓶”,它本应该是西方酿酒业中一种1.5L的酒瓶名称,一般用于盛放香槟或红酒,用在军火上算是个双关词儿,指的就是强装药的狠子弹。
对比看看格洛克与9x19帕拉贝鲁姆弹的样子,9mm弹简直就是花生米和火腿肠的区别。但是“火腿肠”太难用,“花生米”噼里啪啦一样打死人没毛病。
玩过《生化危机》的对“麦林”应该也有印象,这其实就是沙鹰,不过是马格南武器的另一种港台称呼罢了。有的版本称之为“麦格农”,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别与马林(Marlin)弄混就行了,那是另一种枪弹。
《生化危机4》中出现的那把名为“Broken Butterfly ”(折翼蝴蝶)的英国货,源自一战时期的“Webley-Fosbery”手枪,只是其.45in的口径可以凑合兼容.44in马格努姆。大家可以从生化中体会下这种子弹的劲道,其实李三光同学的臂力已经很强了。
最早的马格努姆弹是史密斯维森公司1935年通过.38in左轮弹开发出的.357in马格努姆弹。后来著名的产品还有拉普阿公司开发的.338in拉普阿-马格努姆子弹(.338 Lapua Magnum,8.6x70mm),以及温彻斯特的.300in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AMW狙击枪用弹),当然,还有沙鹰上用的.44in手枪弹(Magnum 0.44in Revolver Pistol Cartridge)。
冷战时期,苏联人也开发过自己的马格努姆,并山寨出了“Podbyrin 9.2mm”。其实这就使用.357in弹的沙鹰,《红场特警》中州长使用的就是这种此物。
不过在真实的世界中,连膀大腰圆加抽了伏特加的毛子都使不好此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腕震断,气得毛熊大叫美帝国主义可恶,整了什么骚东西谋害爹!
没错,马格努姆弹 就是如此不讲情面的东西,毕竟是强装药弹嘛。这些子弹的特点除了“大只”和“难以操纵”外,就是“杀伤力”、“杀伤力”和“杀伤力”。极具侵彻力的子弹往往在目标身上打出撕裂的效果,形成不可逆转的重创。亦因此马格努姆弹被警界抗拒,毕竟对阿sir们而言9mm帕拉贝鲁姆已经够用了,目的是快速放翻人,而不是一枪把他的内脏糊出十几米远。
“马格南研究所”当年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研制一款能推向市场的马格努姆.357in子弹手枪。这款威力巨大的子弹很被他们看好,公司老板B. White带着三个手下J. Lindig、J. Skildam、H. Z. Skildam在1979年展开了开发工作,最终拿出了“马格南之鹰”的设计。
这家公司说白了就是依附在马格努姆上面的一家设计企业,他们以“大酒瓶”为噱头,开发出各种威力傻大的枪械。
说到这许多人应该明白了后来的“沙漠之鹰”为什么上不了战场,一家热衷于制造夸张武器的公司还能造出什么?他们造的东西都能把毛子熊掌震断!
“马格南研究所”上一款作品是“BFR手枪”(Big frame revolver),直译就是“大身板儿的转轮手枪”。
这些货不愧是“大身板儿”,BFR系列的手枪都是变态,上的都是史密斯维森.460in、.500in马格努姆弹,活脱脱一门大炮,沙鹰算什么?比起这些东西的口径真是委屈了。
言归正传,1982年“马格努姆之鹰”在全美公布,其新颖的设计和彪悍的火力引发了不少人关注,其中不乏。期间IMI公司承接并对.357in的“马格努姆之鹰”进行了系统化量产,1985年更名“沙漠之鹰”开始走上货柜。
发哥在《防弹武僧》中双持沙鹰,要是现实这得经脉尽断。
IMI公司在生产中给出了不少自己的意见,他们对这种武器军用化比较感兴趣。不过马格南研究所对此却不感兴趣,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各方都很冷淡,民间却炒的火热,而且一款马格努姆的枪械无法为军方青睐,倒不如更夸张点,以赢得民间狩猎、射击领域的人气,打造出令爱好者们过瘾的商品。
所以在1987年以后,他们又推出了.41in和.44in的沙漠之鹰,最后还出现了.50 Action Express,12.7 × 33 mm口径的枪型,不过沙鹰中.44in马格努姆这款成为了经典型。
正是因为马格努姆的巨大威力,造成了沙漠之鹰极差的战场性能。过分强大的完全限制了战术可能性,士兵们立姿射击这款武器比打突击步枪都艰难,更别提卧姿、蹲姿、单手射击和其它特殊情况下的战场射击。
战场上的手枪运用与民间狩猎和射击是两码事,士兵们用到手枪的情况就两种:1.近距离指向性射击 2.紧急情况拔枪自卫。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最短的时间内打出压制对方,毕竟手枪的火力不能过多的指望,除室内CBQ外的环境也不需要去多作什么节省的打算。
“沙漠之鹰”重达2公斤,枪械势能过大,无法有效的密集连续射击,仅7发的弹容量也做不到保持火力的不间断,这样的东西威力再大也是鸡肋,只会要你的命。
再说威力,沙鹰就是个手枪,虽然有效射程比普通手枪高不少,达到了100米,但这个距离除非弹尽粮绝,否则谁会故意用手枪射击?任何一款突击步枪的威力都远远超过沙鹰,火力上更是可以压得这种手枪抬不起头来。所谓“强大”的概念只是游戏的设计罢了,真实战场上的战士们实在犯不着拿沙鹰装逼嘛。
真正实用的手枪是哪些呢?格洛克、博莱塔92F这些都是好东西,威力合适、操控轻松、可靠性高、弹容量大,适合任何战术,摸爬滚打毫无难度,可以急促的连续射击。
还有个价格因素,毕竟是作为民间藏品和狩猎武器生产的,属于精品武器,沙鹰的单价比较高昂,在1500美元以上,.50AE的那种要2000美元以上,而一把博莱塔96A1才不到700美元。
上图,.40S&W的沙鹰,后座也就比9mm帕拉贝鲁姆和.45ACP高点。
不过呢,IMI仍然是初心不改,他们最终仍然推出了沙漠之鹰的军用型号,采用的是.357in的。许多年来应者寥寥,只能说是IMI公司的一种填空产品,做做样子。
上图,.45ACP版本的沙鹰,柯尔特手枪弹是比较普及的子弹。
之后推出的采用.40史密斯维森弹的沙鹰可就不一样了。当代越来越多的恐怖危机使得警用枪械对威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帕拉贝鲁姆弹越发的力不从心,许多西方警察提出“一枪制敌”的需求,而.40S&W弹正是做这种事的,经过调整后的沙鹰也更加的符合军警要求。相应的,.45ACP弹的沙鹰也诞生了,这个更好操纵,沙鹰装备军警并不遥远。
上图,意大利博莱塔92F,经历超级严格的测试才成为美军制式武器。
但是我们把话说回来,的水很深,例如美军,一款1911装备了大半个世纪,好不容易才换成了M9,博莱塔屁股还没坐热呢,马上又被淘汰。而性能卓著的格洛克也是到处碰壁可怜兮兮。可见被军用列装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马格南公司并不热心这件事的原因。
老王快累死了,下回再不整这事儿了,谢谢大家支持和阅读。
好莱坞电影给我们灌输了哪些关于射击的错误观念
关于射击,一些好莱坞影视剧为突出刺激的视觉效果以获取良好的票房收益,违反基本物理,化学原理,进行了很多偏离事实的夸大。在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十条。
爆破加成
几乎在所有的影片和游戏中,用枪去打油桶、汽车油箱,都会立刻引起爆炸。事实上,很多子弹弹头就是铅,铝,铜等材料,说白了就是一块高速飞行的金属块,和空气摩擦可能有高温产生,但是也不可能高到能够点燃汽油。实际上,汽油必须是在遇到明火,高温高压,并且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爆炸,燃烧。美国知名电视节目《谣言终结者》MythBusters 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最终证明,只有穿甲燃烧弹射击装着汽油的油箱油桶,才可能爆炸。
无限
很多影片中,演员抱着重机枪不插弹夹,所有,步枪,手枪都开自动连发射击状态,火蛇喷出来,可以不换弹夹一直喷连续射击好几分钟。其实除了带弹链的重机枪,带弹鼓的和突击步枪,一般来说,其它的弹夹容量也就是15-30发,全开自动射击的话,3-8秒内就可以把整个弹夹射空。
我还有一句话要说
很多人中弹后意识非常清醒,一边吐血一边交代后事,半天才死。实际上,人除非头部中弹,确实不会马上挂,但是,如果不是擦伤,躯干,四肢遭受巨大冲击后,会马上昏迷,休克。当然,被大盖打对穿除外。
漂亮尸体
一旦被步击中,会形成空腔效应,破坏力极大,子弹巨大的动能外加空腔效应的气流运动,会立刻将子弹经过部位的人体扯碎,撑开,子弹打在胸腹腔上就是五脏破裂,打在手脚上就是手脚断裂,不可能向电视剧里那样,人中弹以后,身上只有几个小洞在冒血,整个人还完好无损。
狙击的新衣
这个好莱坞还好,国内特别喜欢找一张破布,把狙击步枪裹起来,甚至连弹仓抛壳口也裹得严严实实,现实里一枪打下去,绝对非常喜感。
开锁专家
所有枪战片里,大牛拿着手枪,对着锁头一阵扫射,就可以把锁打烂,破门而入。实际上只有大口径的子弹打击锁头,才可能造成破坏,一般来说,拿枪口对着锁头射击是作死,因为在狭小空间里,子弹撞击坚硬,光滑的锁头,很可能弹开,形成跳弹,最后很可能伤害射击者。
瞬间移动
枪一般都是有准心的,在10-50米以内瞄准射击,特别是连发,一般都是能打中的,然而很多影视剧里面,双方对射了无数梭子子弹,就是打不中。主角如同戴着光环,到处跑,脚跟后一堆闪光。这都是艺术夸张。很多武警战士抓逃犯和劫匪的时候,不管是不动目标还是运动目标,往往手持自动步枪,来个两三发点射就爆头了。根本没有被瞄对象潇洒的闪避这回事。骇客帝国里面的子弹时间桥段是虚拟世界中的经典,但是现实世界中,子弹速度非常快。不是谁想躲就能躲的。
高温猪手
抓着枪管和导气管射击。也不管自己的手会不会变成烤猪手。所以也有细心的导演安排了换枪管,修机枪的桥段,比如HBO的大制作《血战太平洋》中,专门有描写约翰·巴斯隆为了带水冷式机枪转移,被打热的枪管烫伤手臂这个细节。
无限冷却
一直射击,枪管打到融化都不需要冷却。
万能装备
一支枪,尤其是欧美系的枪,主要是精准,但并不皮实,很多主角背着枪太空里漂,深海里游,沙漠里爬,烈火里烤,甚至当做械斗时的棍子劈人,最后居然摸出来就照样打,从不调校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