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报道记载了年轻人是如果通过精打细算实现百万存款梦想。因此,早已令人不质疑年轻人的存款能力,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候,尤其是当年轻人知道未来可能没有出生率,没有退休金的时候,增加存款可能是他们唯一可以想到的自救方式。
由于钱本就不多,外加年轻人租房、恋爱、或者婚姻等都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因此,保证钱升值的同时,还能保证钱随时可以流通,这就成了关键。如果不是强制储蓄,大概率年轻人的钱始终还是在微信和支付宝这2个平台流通。比如许多年轻人的微信钱包几乎不做提取,甚至于长时间不用也不懂转入理财通或者余额宝。
为了保证一定时间的用钱灵活,有很多人会选择把零钱转入这2个平台,虽然利率不高,但是总比没利息要好很多。
全世界年轻人在投资这件事情上都有共同点:没钱、想很快变得有钱。年轻人的投资行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在这两个特点上“来回横跳”。很多调查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2019~2021年期间,年轻人投资基金的比例非常高。那肯定啊,因为那个时间段是牛市。再往前十几年,2005~2007年期间,年轻人投资股票的比例非常高,那时候也是牛市啊。
接触过投资、职场有一定经验的人,面对一个赚钱机会会多判断判断,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或者说哪怕禁不住诱惑,因为日常开销问题,也会仔细考虑一下放多少钱进来。而年轻人是容易被市场气氛带动的,赚钱效应来了,本来也没什么钱,就非常喜欢。。。。梭哈。
这个时候,“想很快变得”有钱会占据上风。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普通人都没有什么参与的意愿,特别是年轻人收入减去支出剩不下什么钱,这个时候对投资就更显得保守。很多刚毕业的人,手里的钱加入亏掉10%、20%,房租+吃喝可能都成问题,这个时候什么“长期投资”、“别人恐惧我贪婪”是没用的。逆势抄底等待半年,下月房租咋办?这个时候“没钱”会成为年轻人投资的主要约束。
除了保本类的存款理财,保险公司目前也在和银行抢占存款市场份额。由于经济下行,原本随处可见的5%以上的投资产品因风险太大而已无人问津,此时高于3%的保险类储蓄产品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而此类型储蓄分红保险目前香港市场做的最好,这也就为什么今年以来,香港保险一直火爆的核心原因。但保险产品最大的bug是这笔钱最好长期不用。
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会选择股票,基金、虚拟货币等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但既然是存款,最重要的关键点当然是保本。如今当下的年轻人,其实包袱比老一辈更为严重,他们出生在中国最好的时候,但同时也意味没有前辈一样的市场机会,各类市场早已经饱和,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财富积累的速度也同比下降。更要命的是房价高企,让他们根本力不从心。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可以判断,通缩已经开始了。上一回有这种“通缩”的感觉,貌似还是90年代末,很多人怀念的“物价不涨”的年代。同期,利率也是不断下探的,直到02年。
目前和90年代末很多方面都挺像的。同样面对的强美元周期,从90年代中后期,美元指数从80多一路涨到120,拉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对华政策也各种咄咄逼人,台海危机、炸大使馆、南海撞机……;另一方面,当年的国企大破产、银行大坏账、职工大下岗,严重破坏了彼时中国经济的资产负债表。
同时,面向未来,很难再有01年入世那样的超级强心剂。反而是人口断崖的基本面摆在那里,短短五年时间出生人口腰斩,这种世代人口“螺旋式通缩”的结构,必然导致从需求到投资的全面萎缩。在利率方面,不管是市场主体信用扩张需求的萎靡不振,还是治理通缩、刺激经济的实际需求,也都无法支持利率的上行,而是导向与之相反的趋势。而那种“收益提高”式的价格战 ,自然也不太有出现的条件。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