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天牛也被称作“海兔”。此次的发现不仅是海南物种分布的新记录,也是在中国大陆首次正式记录的,能依靠光合作用提供“养料”的软体动物。其中,白边侧足海天牛整体造型就像掉落在水中的叶子一样,触角像兔耳朵。研究团队介绍,白边侧足海天牛在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囊舌目,是一种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只有5至8毫米长,不到一个纽扣大小。
这些深绿色小叶片就是白边侧足海天牛。“白边侧足海天牛在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囊舌目,是一种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只有5至8毫米长,不到一个纽扣大小。”万迎朗向记者介绍,白边侧足海天牛的外形长得像一片叶子,有着白色裙边,“叶片”呈现黄绿色或深绿色,这也是它的保护色,在红树林潮水退下后留下的小水洼里发现它们的身影,聚在一起像小小的叶片。等水洼接近干涸时,它们就会钻进螃蟹洞或者泥沙里“避暑”。一般情况下,每个水洼中会“居住”10多到100多只白边侧足海天牛。

另外一种绒毛海天牛整体呈橄榄绿,身体上覆盖着长短不一的白色绒毛,并在绒毛间分布有橙色和黑色小点,形成融入环境的保护色,有点像毛毛虫。绒毛海天牛的侧足边缘和嗅角为橙色,且随着个体发育,侧足边缘和嗅角颜色加深,斑点变多,体长约40毫米。有意思的是,虽然海天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的叶绿体确实“偷”来的。
与白边侧足海天牛不同的是,绒毛海天牛整体呈橄榄绿,身体上覆盖着长短不一的白色绒毛,并在绒毛间分布有橙色和黑色小点,形成融入环境的保护色。别被它可爱的名字欺骗,海天牛不仅不是温顺的“小白兔”,甚至还有“偷盗”“掠夺”的天分。“海天牛‘偷’的是藻类中的叶绿体,它将这些叶绿体存放在自身的细胞中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就像拥有了一个永不停歇的能量工厂。”万迎朗说,这些动物细胞中偷来的叶绿体被称为“盗质体”,这些动物也就实现了像植物一样,通过光是合作用获取维持生命最根本的能量和有机质。

2021年3月,万迎朗团队在《动物学杂志》正式发表了白边侧足海天牛在海南的新记录及其特征。2022年,东寨港保护区进行了种群普查,发现该物种的广泛分布。“红树林不仅仅是帮助海岸抵御潮水冲刷的保护林,更是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最佳保护场所之一。”东寨港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说,白边侧足海天牛的发现,更新了东寨港物种“户口本”,从侧面证明了东寨港生态不断向好。
“新发现的这两种海天牛属生物,为了解我国海洋物种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线索。”万迎朗说,光合海天牛的发现为我国进行光合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本土的新型研究材料,并随着对这两种生物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叶绿体内共生机制,动物和植物的起源和分化等,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海天牛如何能保持叶绿体,并在它的消化道中维持光合作用的能力?这些“绿色小海兔”在全国的分布范围有多大?目前仍待科研解答。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