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交感阵有什么用(里德利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3-04-06 11:03:22作者:小编酱

里德利综合征

病情描述:里德利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临床表现?需做哪些检查?怎么预防及护理?请介绍下

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致热源

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考试大论坛  1.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原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所以是外源性的

心悸是怎样形成的

心悸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心慌或心脏跳动时的不适感,发作的时候可有心率时而快时而慢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包括一些年轻人也有类似的经历。心悸是怎样形成的?其实,心悸的形成机制,到目前为止并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在心脏的活动过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通常会有一些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自经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β肾上腺素能激活过度敏感等。当心跳太快时,心脏在舒张时的时间缩短, 从而使心脏的血液减少,因此当心脏收缩时,心脏的压力上升速度就增快了,从而使心室肌与心脏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而引起心悸;但当心跳太慢时,心脏舒张时的时间缩短,心脏内的血液增加,心脏收缩时压力上升缓慢,也可以引起心悸;此外,如果心脏发生心律失常如期前缩,也会出现心悸的症状。如何预防心悸?要想知道如果预防心悸就需要先知道有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心悸,然后再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就可以 了。比较常见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生理性的因素:运动、精神紧张、惊吓、饮酒、饮咖啡、饮茶以及某些药物如麻黄碱、、阿托品、沙丁胺醇等。病理性的因素: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部疾病如肺动脉高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发热、交感型颈椎病、电解质紊乱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等等。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常见的因素,预防的方法大概如下: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学会给自己减压;咖啡、茶、酒等要适量,不要胡乱吃药,需遵医嘱服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维持好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如果已经有以上提到的这些疾病,及时治疗,并规律用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以上就是关于吃南瓜有什么好吃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是医师杨浩,一个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的小医生,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医学常识,欢迎关注本头条号

减肥要坚持多久才能瘦下来

很多人减肥之路停停走走,坚持不下去,我想是因为制定的计划本身就不适合你,当你用很大的气力去调整,克制自己,已经耗费了你很多的精力,你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用在坚持上呢?我觉得保持身材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课,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如果你体重属于超重,想减少十斤以上的体重,我想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或者你和我一样仅仅想保持身材,运动频率也不高,还因为年长新陈代谢下降,好像不管怎么吃都容易发胖,那么也适合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探讨关于减肥。说说我自己的减肥经历,高考之后,进入大学前的暑假,三个月减了20斤。从130斤的体重,减到110斤。进入大学之后,各种因素影响,体重一度下降到98斤。这以后,保持体重这件事情好像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刻意的去控制饮食,165身高,体重都在105上下。可能我这个体重不是非常瘦,但是这个体重却是适合我体重。由于各种压力,前面提到的98斤的体重,我身体承受不住,用生病对我,不建议大家瘦到影响健康哦。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体重,也就是维持这个体重你身体是健康的,而不会因为过轻的体重,影响健康。那时候关于减肥的知识是薄弱的,现在看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心理学知识,通过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也再接心理个案,和很多人探讨减肥心路历程,帮助他们成功减肥,我归纳总结出以下内容,也欢迎更多人和我探讨。一、减肥动机决定你走多远和戒烟一样,很多人戒烟了一段时间,又继续抽烟。减肥也一样,减肥的目标本身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我那时候胖到130斤,这个体重对于女生来说已经和美不沾边了。一次和父亲去服装店购买裤子,女生裤子最大码穿不进去,试穿男生裤子的小码也穿不进去。和其他女生不一样,我不是特别注重外表的人,但是看着穿着男生大码裤子的镜子里的我,我觉得丑极了。我跑出服装店,回到家里,嚎啕大哭,这个刺激对我是很大的。于是我发誓,我进大学校园之前我一定要瘦下来。肥胖除了影响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影响健康,很严重的便秘问题一直困扰我的整个高中,直到上大学整个饮食结构我发现很多人目标不明确。比如有些人的减肥目标是:希望穿进去小号的衣服。当你发现,你可以穿大码衣服,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减肥计划可能又搁置了。我觉得减肥是改变,你想变好的决心,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告别一种生活,重新开始。动机每个人都不一样,你可以认真想想你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再探讨。我相信好的动机能让你坚持下去。二、为什么减肥坚持不下来因为你自己制定的减肥计划,让你不快乐。你看,我用到了坚持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让人觉得减肥是在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你在忍受这个过程。忍受,总是要达到极限的,所以时间也持续不久。我文章开头就说了,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你用了很多精力消耗在克制住自己,哪里还有精力让自己持续克制呢?三、关于减肥计划我觉得当你开始减肥,你不需要制定太清晰的减肥计划,比如三个月瘦20斤这样的计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功利性太明显的目标只会让你感到受挫。这种受挫感越严重,你能坚持的时间就越短。很多人在刚刚开始决定减肥的时候,买了体重秤,每天至少一次上秤,甚至全职在家的女士一天五六次秤体重。如果体重秤上有一两斤的变化,则有了坚持的动力,如果没有变化,那么一天都感觉到沮丧。如果你这么在乎,减肥是根据心情而定的话,我想你很快会败下阵来。你很关注的体重变化,减肥早期是不明显的,这一两斤的体重增减,只是身体水分的变化,并不是脂肪的减少。也就是说,你以为的减少体重,其实是假象。只有你忘记了正在减肥这件事,真的践行健康的生活,没有功利性的持续下去,才能达到目标。也就是说你已经开始不在乎是否自己体重有变化,而是渐渐爱上自己慢慢形成的健康生活习惯,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居然达到了目标。我高考后减肥成功,其实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比如我要瘦几斤)我那时候的目标仅仅就是我要瘦,真的要瘦成什么样的体重,我不管。直到进入大学体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减了20斤。所以,亲爱的你,不需要天天看体重秤,前面几个月效果是不明显,看多了影响你心情,会让你失去信心,往往减肥的效果开始于后几个月。比如前几个月可能一共就减少了五斤,而后几个月会每个月5-8斤掉肉,让你欣喜不已。真正做到不在乎,只是低头去做,可能就距离你成功不远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见另外一篇《为什么你减肥坚持不下来? (中)》

简述发热的临床意义

体温
在恒温动物中,正常的细胞功能依赖于相对的体温恒定。体温是产热与散热守恒的结果,由下丘脑内调节生产和行为活动的中枢所控制。通过颤抖,非颤抖性生热运动、采食、代谢及某些激素的分泌而增加产热。在草食动物中,胃肠道的细菌发酵是另一个热源。外周血管收缩和减少散热面积的行为反应,使体热得以贮存,处于过热环境中的动物寻求较凉环境,以加速散热。
机体通过辐射、传导、呼吸道和皮肤的水蒸发而失热;少量通过粪尿丢失。通过暴露更多的表面积,较凉环境,外周血管扩张、疼痛和出汗可增加散热。由于毛皮减少散热能力,所以,浓毛皮和黑毛皮动物对高温是敏感的。反刍兽排汗机能有限,所以它们的蒸发性散热是不起作用的。
在温血或恒温动物中,品种之间,有时个体之间,确切的体温是不同的。正常的体温差异可从低至35℃到高43℃。机体外周部分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由于环境温度和绝热所致。直肠温度代表体温,差异不大。基础体温可在早晨动物不受刺激时和休息后测得。
正常变化:健康动物的体温受昼行性变化的影响较小。白天体温升高,夜晚体温下降。大动物如马、牛、象有0.5℃左右的昼行性变化。某些动物如骆驼队大的环境温度变化能适应并能限制饮水,体温的昼行性波动多至5℃。
不同程度的体温过高可能是由于过劳、兴奋,或长期暴露在高热或潮湿环境所致。由散热减少所致的体温过高可严重影响正常功能,例如,遭受过高环境温度的乳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产奶量减少。散热与失水有关。母畜在妊娠期遭受体温过高后,引起胚胎发生畸形。缺水时,脱水引起出汗抑制,从而导致体温过高。通过给水能很快治愈。
体温的季节性变化与环境应激和繁殖周期有关。在寒冷季节,直肠温度比夏季低1℃。排前,基础体温比前几天低1℃。在期,体温偏高。妊娠前半期,体温略高于正常。幼畜体温比老龄动物的更不稳定,昼夜波动比较大。
发热由细菌、病毒或化学致热源引起。是为了发挥高于正常的功能,体温调节中枢重新“校正”的结果。在很多动物中,前列腺素对重新调节体温是有作用的,这就是阿司匹林退烧的功效所在。初生仔畜在感染后不立即表现发热,但在几天之内,动物对感染的反应比成年动物强烈的多。在老龄动物中,甚至严重感染时,体温变化不大或无变化。昼行性发热显示慢染,白天体温可升高几度,但晚上恢复到正常。很多感染通过诱发起保护作用的多形核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介素1)而引起发热。这种致热源可通过血脑屏障以校正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在急染中,体温可高于正常几度达几天,有时温度昼夜波动加大。有些慢染的复发性发热(如布氏杆菌病),以体温升高几天,而后又回到正常几天为特征。
寒战一般是发热的前兆,是产热与热量维持的一个过程。开始时显示极度兴奋,颤抖,寻找温暖环境,减少体表面积以保温(称为蜷缩)。在寒颤期,体温也正在升高,通过补液可退热。持续性发热可引起氯化钠丢失和脑损伤。在高温季节发热后,牛和马应补盐以补充损失。
与长期发热和高温有关的酸碱和电解质不平衡可引起酸中毒。如果持续发热,可引起痉挛而导致过热,脑损害以及可能死亡。发热可通过给动物用冷浴,或在小动物用酒精棉擦洗以降温治疗。惊厥可用镇静剂或巴比妥酸盐麻醉剂控制。生命可忍受的最大体温是高于正常体温的5℃。
体温过低:『在冬眠动物,当皮肤或血液被降温到足够使体温下降时,代谢和生理过程变慢。呼吸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失去知觉。在直肠温度低于28℃时,丧失恢复正常温度的能力,但动物仍继续存活,如果提供外源性热,温度恢复到正常。这种现象』也被广泛应用于人的心脑外科。在体温过低状态下,细胞,尤其是神经元的氧需要量大大减少,循环可能停止相当长的时间。
体温下降见于濒死期。在传染病中预后不良。在意外性体温过低时,动物应带入温暖环境,缓慢地温暖到正常温度。
发热fever
1、概念 发热是致热原pyrogen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和散热过少,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症状。
1.1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类。
1.1.1感染性 见于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霉形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主要是由于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产生致热原,从而导致发热。
1.1.2非感染性
1.1.2.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如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大面积损伤、心肌梗死、内脏出血、溶血性疾病等)。
1.1.2.2变态反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注射异种动物血清或疫苗接种、药物过敏等。
1.1.2.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犬、猫甲状腺功能亢进。
1.1.2.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热射病、日射病、过量使用镇静药物引起的中毒等。
2、发生机理
2.1致热源的作用
致热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2.1.1外源性致热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其产物(感染性致热原)和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崩解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非感染性致热原)两类。这些物质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使其产生并释放出内源性致热原,通过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机制引起发热。
2.1.2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包括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这些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温阀上升,由此(1)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强(2)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3)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2.2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2.3其他因素 颅外伤、炎症或出血等直接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因素使代谢旺盛、产热过多。
2.4由于体温过高,动物的食欲减退或废绝,摄入的能量大大减少。由于体液丢失,耗能增加,导致机体代谢障碍,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
3、临床表现
3.1热候 又称为发热综合征。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低头耷耳,甚至呈昏睡状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和心跳频率增加,体温每升高1℃,其基础代谢水平增加12.6%,心率增加4~8次;肠音减弱,反刍动物表现前胃弛缓,反刍减少或停止;粪干小,消化紊乱;皮温增高,末梢冰凉,多汗,恶寒;尿量减少,有的出现蛋白尿;腺体分泌减少。
3.2发热的程度
3.2.1微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0.5~1.0℃。常见于局限性炎症和病情较轻,如感冒、鼻卡他、口炎、胃卡他和消化不良等。
3.2.2中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1~2℃。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一般性炎症及某些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如胃肠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慢性马鼻疽等。
3.2.3高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2~3℃。见于急染性疾病和实质器官的广泛性炎症,如猪瘟、猪肺疫、牛瘟、牛肺疫、牛出败、流感、马腺疫、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急性弥漫性胸膜炎和腹膜炎等。
3.2.4过高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以上的发热,见于某些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猪丹毒、炭疽、马腺疫、马传贫等,也见于日射病和热射病。
3.3体温曲线和热型 在诊疗疾病时,每日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并按时记录在特制的表格内,然后连成曲线进行分析,称为体温曲线。当动物患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可呈现各种形状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热型。
3.3.1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昼夜温差1℃以内。常见于猪瘟、猪丹毒、炭疽、牛肺疫、马胸疫、马传贫、流感、大叶性肺炎等。
3.3.2弛张热:体温升高后波动范围较大,昼夜温差超过1℃,但不易恢复到正常体温。常见于小叶性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结核病、各种化脓染、败血病等。
3.3.3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无热期和高热期在短时间内反复交替出现。主要见于血液原虫病和马传贫。
3.3.4不规则热:发热的曲线无一定规律性,多见于非典型经过的疾病,如布氏杆菌病、渗出性胸膜肺炎、慢性结核等。
4、伴随症状
4.1腹泻 常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性肠炎、牛病毒性腹泻、牛衣原体性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犬和猪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等。
4.2呼吸系统症状 常见于流行冒、马胸疫、牛肺疫、牛恶性卡他热、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猪气喘病、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犬疱疹病毒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
4.3皮肤和粘膜病变 常见于、牛恶性卡他热、痘病、气肿疽、伪狂犬病、蓝舌病、羊链球菌病、猪瘟、猪丹毒、猪水泡病、马腺疫、犬传染性肝炎、蜂窝织炎、药物疹等。
4.4神经症状 应考虑日射病、热射病、乙型脑炎、传染性脑脊髓炎、李氏杆菌病等。
4.5黄疸、贫血和血尿 主要见于血液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4.6流产 主要见于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马沙门氏菌病等。
4.7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马腺疫、猪链球菌病、马流感、白血病、淋巴结核症、血液原虫病等。
5、鉴别诊断思路
发热的原因繁多,伴发临床体征复杂。
5.1首先排除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 动物体温受年龄、性别、品种、生产性能、生理状态、外界环境气温以及昼夜变化的影响。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有昼夜节律(属生物节律),如牛的直肠温度下午比清晨约高0.5℃。小牛、兴奋状态的牛、暴露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的牛体温可达39.5℃或更高(个人经验:立秋前后每天17:00左右,长春地区奶牛体温普遍在40℃以上持续几天,但清晨体温正常,干奶牛、泌乳牛和新产牛都是如此);生产性能高的品种体温较高;但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往往是暂时的,而且不伴有热候,容易与病理性发热相区别。
5.2发热在畜群中是还是散发 散发性发热常见于组织损伤、免疫反应性疾病和一般的炎症性疾病,没有传染性。性发热一般见于全身染、环境温度过高和疫苗注射,如果能排除外界高温或烈日暴晒以及免疫接种,首先应该考虑传染病或血液原虫病。
5.3考虑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微热提示病程轻微或局限性炎,过高热见于某些重剧的急性传染病,也见于环境高温,或药物反应如肾上腺素用量过大,常可发超高温43℃以上。
5.4注意热型 热型是某些疾病发热规律的表现形式。如出现间歇热首先应该考虑血液原虫病,出现稽留热应该考虑急性烈性传染病和大叶性肺炎。
5.5观察退热效应 退热效应是指动物体温降至常温及其降温后的反应状态。退热效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5.5.1自发退热:这是一种疾病经过中的定型退热效应,如大叶性肺炎在稽留7~9天高热后,体温骤降或逐渐降至常温,不再升高。
5.5.2间歇热的无热期:严格来说,这种退热效应也是一种自发退热,但体温自发退至常温后一段时间内会再度发热。
5.5.3药物退热:使用解热镇痛药等退热药后,可出现数小时的退热效应,但药效过后可再度发热。
5.5.4特异性退热:全身感染、血液原虫病时使用特异性抗生素及抗原虫药后,病原体被抑制或杀死,炎症被控制并消散,体温自然下降,不再升高。
5.6温差倒转 健康动物体温清晨最低,傍晚最高,昼夜温差在0.5~1℃之间。在某些疾病(如慢性马传贫)经常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
5.7注意发热时的伴随症状 注意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并与其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常可提示比较明确的诊断方向。
奶牛的体温《奶牛疾病学》雷布汗
奶牛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8~39.17℃,其他作者认为其上限可达39.5℃,但这已超过温带一般奶牛正常的体温。小牛、兴奋状态的牛或暴露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的牛体温可达39.5℃或更高。除非这些情况存在,否则不应视为一般牛的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牛患有低血钙症、暴露于极冷的冬天、血容量减少或脓毒性休克时可发生真正的体温过低。当直肠积气或直肠温度计在支持内放置时间过短时可发生假的体温过低。体温升高可能是内源性的(发热),亦可能是外源性的(中暑虚脱、日射病)。通常外源性体温升高在进行一般检查和环境估测时可得到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低血钙牛或躺卧牛—尤其是黑毛面积大于白毛面积的牛不能躲避太阳照射或外界温度比其体温高时,亦会导致体温升高。把39.5℃或39.17℃作为正常体温的上限是有微妙差别的,这是作者根据对确诊患有慢性腹膜炎的住院病例牛观察得来的。这些牛每日的体温就保持在39.17~39.5℃之间。因此,除非怀疑外源性温度过高,当牛的直肠温度高于39.17℃时大夫就应想到牛可能患有炎症性疾病。但不能用正常体温排除所有炎症染性疾病。例如,我们临诊工作中,已经被确诊为创伤性网胃炎的牛至少有50%保持正常体温,其他专家亦观察到类似现象;『患肠杆菌性乳腺炎的卧地的低血钙围产期牛可能体温正常,因为低血钙造成的低体温抵消了肠杆菌性乳腺炎引起的体温过高。有些病牛出现战栗、被毛逆立这些与发热及内毒素血症有关的早期非特异性症状,还可能出现巩膜充血和瞳孔缩小。乳牛已有的衰弱与低血钙、低钾血症或其它代谢性疾病有关,而深度的衰弱则是急性内毒素血症的结果。牛卧地后更加预后不良,给乳腺炎的诊断也带来了困难。所有的倒卧牛,特别是临产期和泌乳早期的牛,应仔细检查它们的和乳汁,排除肠杆菌性乳腺炎【因为内毒素可导致瘤胃停滞、肠梗阻及减慢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由于乳牛的食欲下降,钙的摄入减少,还有奶钙的流失(虽然因病减少,仍然严重流失),所以,低血钙症在急性肠杆菌性乳腺炎的乳牛非常普遍。最急性和急性肠杆菌性乳腺炎乳牛一开始就出现卧地的症状也不是不常见】。这时首选抗炎药物是氟胺烟酸葡胺,然后是阿司匹林,严重脱水时考虑到胃肠道和肾毒性慎用或者使用同时纠正脱水症状。』
应该强调的是:发热是机体对脓毒血症、毒血症或致热物质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破坏微生物和激发保护性防御机制的手段。牛发热不应被抗炎或退热药物所掩盖。牛没有发热后继发蹄叶炎的倾向,而马则是如此。因此,原发病(不是发热)应该得到治疗。发热为大夫评价牛对原发病治疗的临床反应提供了极好的指标。
热射病
热射病必须与其他传染性疾病做鉴别诊断。必须将高热和真正的发热区别开来。
1.病因学
周围环境高热,高温时能产生热应激,当情况严重时,会引起热射病。牛在外置、运输、躺卧或生活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受到热应激时易发生热射病。牛在患有呼吸道病或因其它疾病而引起发热时,也易发生热射病。血钙过低或丧失体温调节能力的牛,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躺卧或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受太阳光直射也会得热射病。奶牛遭受热应激而又通风或降温不良时,体温一般在39.72℃或稍高一些,只要很小的热应激体温便会升到41.11℃或更高。在春末和夏初,提前出现的高热和高湿天气,可使尚未完全脱去冬毛因而散热较差的母牛和小母牛发生热射病。牛主要靠呼吸道散热,散热过程中会造成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的恶性循环,最终引起妨碍散热的肺水肿。热射病常发生于成年奶牛,有时也见于青年牛或犊牛。
2.临床症状和诊断
呼吸急促>76次/min和直肠温度高于40.56℃是热射病的标志。许多牛开始表现张口呼吸、流涎、表情忧郁。心率为110次/min以上是常见的。严重的病例发生明显的肺水肿,表现为鼻腔和嘴中有大量的泡沫性分泌物。患牛体温继续升高,虚脱,虚弱,当体温超过41.11℃时病畜卧地。当体温高于42.22℃时,可造成神经损伤。
根据呼吸急促、心动过速、高热、活动性呼吸困难、肺水肿、张口呼吸的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但对相关疾病或并发症也要考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当牛患有脓毒性乳腺炎、子宫炎或肺炎而发烧时,更易患热射病。躺卧在通风不良环境中或阳光直射下的低血钙患牛,除了治疗热射病外还要用钙剂治疗。处置或移动热射病患牛会加重病情。应通过全面的物理检查尽可能排除极度发热的其他原因。
3.治疗
3.1一旦诊断为热射病,应停止与处置和移动有关的所有热应激。如果有可能,用冷水浇患牛全身或放置大的风扇降温。同时用风扇吹牛的头部和用冷水浇淋是最好的方法。用酒精降温不如水降温有效,因为没有足够的酒精来给成年母牛降温。
3.2如果怀疑是肺水肿,那么应该按0.5~1.0mg/kg的剂量使用速尿。
3.3对低血钙症进行治疗时,静脉内输入钙剂过程中应该特别仔细,因为患畜已出现心动过速(≥120次/min),并且要对患畜保定,还应避免过度约束。
3.4非固醇类消炎药和一个剂量的强的松龙琥珀酸盐有助于重症虚脱病例(非孕畜)的治疗。
3.5病情稳定后应马上治疗并发症或代谢性疾病。但低血钙患畜是个例外,在患畜转移到有凉水处之前应对低血钙症进行治疗。
3.6治疗中要不断地测量直肠温度,直到温度降低致40.0℃以下或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现象减轻时。风扇也应该一直放在牛头前面,并且直接吹到牛身上的空气越多越好。
本病愈后良好,除非母牛躺倒,虚脱而不能转移到可用水或风扇的地方。
但当病牛的直肠温度超过42.22℃时,预后不良
以上摘自 畜牧人论坛 htz1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